平均年龄约39.8岁,748万网约车司机就业与收入如何
来源网站:www.163.com
作者:第一财经资讯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统计数据或调查报告
关键词:网约车司机, 收入, 就业, 就业形态, 月均收入, 司机, 平台, 小时, 平均年龄, 家庭
涉及行业:交通物流业, 出租车/网约车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无
相关议题:灵活就业/零工经济/平台劳动, 工作时间, 就业
- 网约车司机平均年龄约40岁,男性为主,女性司机比例不到10%,但逐年上升,六成以上学历为高中及以下,平台为中低学历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 62.8%的司机是家庭唯一就业人员,超过一半司机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约八成家庭有较大财务压力,促使司机选择时间弹性和即时结算的工作。
- 网约车司机日均在线时长平均为6.41小时,大多数集中在10小时左右,0.59%的司机日均在线超过15小时,核心高活跃司机不足三成,其余多为兼职。
- 网约车司机月均收入为7623元,一线城市日均上线8小时以上的司机月均收入达11557元,收入满意度高于多数蓝领职业。
- 平台抽成比例平均为18.9%,司机实际收益受运价、单量、奖励、油电成本和提现效率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司机月抽成超过25%。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网约车行业已经成为新就业形态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庞大而灵活的就业池。
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已核发网约车驾驶员证748.3万本。那么,他们是谁?他们的就业和收入情况如何?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城市出行的就业韧性:网约车司机就业图景与职业表现》的报告揭示了这一群体的多维特征。
这份基于13个省市5400多位网约车司机的调查报告显示,网约车司机的平均年龄约40岁,整体呈现“中年化”特征;月均收入为7623元,在六类蓝领职业中位居第二;日均在线10小时者占比最高,六成司机是家庭唯一收入来源。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张成刚表示,网约车行业为宏观经济波动、政策调整及产业升级释放足够的缓冲空间,成为稳定就业与促进结构性转型的重要支撑。
748万网约车司机“群像”
网约车司机作为“新蓝领”代表,与传统蓝领职业形成鲜明对比。他们依托数字平台,从事城市出行服务工作,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高于传统蓝领。
这一群体中,九成司机曾有制造业、建筑业或个体经营等工作经历,职业经历多元且流动性强。平台经济的兴起为他们提供了职业转型的新通道。
调研数据显示,网约车司机群体总体上仍以中年男性为主体:平均年龄约39.8岁,与我国劳动力平均年龄接近。男性占绝对多数;女性司机目前占比不到10%,但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教育背景上,超过六成司机的最高学历为高中及以下,这意味着网约车平台为中低学历劳动者提供了较为友好的就业通道。
此外,网约车司机中2024年及以后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占7.4%,超过60岁的司机占比为0.26%。
目前,中国正加速迈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也开始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截至目前,杭州、成都、昆明、深圳、青岛、潍坊等20多个城市已经将网约车司机注册年龄上限放宽至65周岁。
调研样本中, 62.8%的司机是家庭唯一的就业人员,背负较大的经济责任。超过一半的司机是家庭唯一或主要收入来源,约八成家庭处于财务压力偏重状态,这也促使他们倾向于选择可即时结算、时间弹性的工作模式。
就工作时间看,网约车司机日均在线时长平均值为6.41小时。分布峰值出现在大约10小时附近,表明大多数司机的日均在线时长集中在10小时左右,但有0.59%的司机日均在线时长超过15小时。
在庞大的司机基数中,能够持续高频上线、保持稳定出车的“高活跃司机”不足三成。这说明平台运力仍高度依赖一批核心司机,其余更像在就业与家庭事务之间灵活切换的“兼职人”。
调研显示,许多转行成为网约车司机的原制造业工人给出的首要动因与外卖骑手高度一致:一是收入透明、按单结算,且提现方便,相较于计件或月结工资更具可预见性;二是工时弹性,避免固定班制的高强度与加班压力;三是尊重感提升,网约车平台的双向评价与“拉
黑”功能,使司机在遇到无理乘客时拥有选择权。
张成刚表示,这说明在数字平台赋能下,服务业岗位不仅提供了经济回报,也通过工作自主性和对等的服务关系,重塑了蓝领群体的职业尊严与身份认同。
月均收入7623~11557元
这份报告对比了网约车司机、外卖员、货车司机、快递员、制造业普工、建筑工等六类典型蓝领职业。其中,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员属于新蓝领,其余属于传统蓝领职业。
报告显示,网约车司机月均收入7623元,在六类蓝领职业中位列第二。一线城市日均上线时间大于等于8小时的网约车司机平均收入为11557.1元。相比其他蓝领职业,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满意度较高。
在网约车工作中,运价和单量、奖励和补贴、油电成本及提现效率等共同影响着司机的实际收益。抽成比例也影响司机的收入感知。
此次抽样调查显示,抽样司机的平均抽成比例为18.9%,中位数为18.8%。这些司机的月抽成比例集中在18%至20%之间,超过25%的占0.25%,还有0.059%的司机月抽成为负,即司机实际收入超过了乘客的实际支付。
张成刚认为,网约车抽成并非单纯计入平台利润,除将大部分资金通过补贴反馈司乘,还包含了算法调度与系统维护、支付与结算安全、客服与仲裁、保险与理赔、合规与税费等各项费用。
当前,网约车的发展也出现新瓶颈,2024年全国持证司机达748.3万人,较2020年增长159%;与此同时,月均订单量增长约38.3%,供给大量增加,行业竞争加剧,多家平台相互竞争压价。
张成刚建议,完善行业治理,推动聚合平台各类企业向头部平台看齐。确保算法的公平性、透明度和可解释性,积极回应司机对“算法控制”的担忧,在市场饱和背景下,除了现有补贴,探索多元化收入增长模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