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被约谈,骑手权益保障能有实质性突破吗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权益事件
内容类型:分析或评论, 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外卖骑手, 灵活就业, 送餐, 骑手, 约谈, 平台, 群体, 用工
涉及行业:服务业, 外卖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山东省
相关议题:工会, 灵活就业/零工经济/平台劳动, 就业
- 2025年5月,包括美团、饿了么在内的外卖平台被多部门联合约谈,关注点包括劳动权益问题。
- 约谈强调平台企业需维护外卖骑手等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但未涉及工会组织建设和集体协商机制。
- 山东枣庄发生两名外卖骑手因高强度工作猝死事件,凸显了骑手群体的生存困境和权益保障挑战。
- 我国外卖骑手人数达到1300万,他们普遍面临缺乏完善社会保障的问题。
- 目前的权益保护模式主要依靠行政监管推动企业自律,骑手的真实需求和意见难以得到有效回应。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2025年5月,外卖行业迎来了一次极为罕见的高规格约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五部门,共同约谈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头部平台。
此次约谈不仅规格高,而且涉足经贸、劳动用工、互联网治理、社会工作等多个领域。除了强调企业间的公平有序竞争,此次约谈也体现出国家层面对新业态劳动权益问题的空前重视。官方明确要求平台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 。 此次约谈,释放出国家强化平台经济治理、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强烈政策信号。其背后原因,正是因为新业态下的劳动模式——尤其是外卖骑手的用工现状——正在不断挑战着社会的道德底线,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警觉。
就在前两天,5月12日,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饿了么平台长安路站,两名骑手——47岁的袁某和46岁的梁某,先后因高强度送餐工作猝死,死因均为“呼吸心跳骤停”。两位骑手不只是同事,还是连襟,多年来一直勤恳工作在一线。家属透露,袁某每天工作超过11小时,最多一天完成70单;梁某则长期夜班、连轴转。高强度劳动下,两人相继倒下,成为“拼命送餐”的悲哀注脚。事件发生后,相关平台和政府虽已介入调查与善后,但工伤认定和权益维护依然充满挑战。这也使得骑手群体的生存困境、权益保障与社会责任等问题再次被推到了舆论风口。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其中外卖骑手规模已达1300万人,接近全国人口的1%59。单个平台企业的外卖骑手可达600多万人。这一庞大群体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自上而下的权益保护路径及其局限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约谈要求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希望从企业端发起权益保护行动。约谈通报中未提及工会组织建设和集体协商机制,也未涉及如何建立骑手意见的有效表达渠道。这表明当前的权益保护模式仍主要依靠行政监管推动企业自律,而非通过赋能骑手群体实现权益自我保障。
这种自上而下的权益保护路径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产生一定效果,但长远来看存在明显局限。企业作为利润导向的主体,即使在政策压力下增加对员工的保护,也难以根本改变其利益最大化的运营逻辑。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模式下,骑手权益的范围和标准往往由企业单方面定义,骑手的真实需求和意见难以得到系统性表达和有效回应。
目前,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人员普遍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作为平台经济下的新型劳动关系,外卖骑手身份定位长期处于“灰色地带”。许多骑手为了追求更高收入,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却无法获得与传统就业形态相匹配的劳动保障。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平台企业自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骑手的社会保障问题。
令人担忧的是,本次约谈未强调工会建设,这可能进一步弱化工会在平台经济中的角色。外卖行业本就面临工会组建困难的现实问题,如果缺乏这一制度化的权益保障渠道,骑手维权将更加困难。
枣庄两名骑手猝死案例,是全国千万人口量级外卖员群体中艰难处境的真实缩影。灵活就业身份虽带来用工弹性和效率,却使社会保障认定、工伤赔偿、安全管理难题突出。“工作归平台,风险归个人”早已不是个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