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我开始“假装”有工作

发布日期: 2024-06-11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毕业, 剧照, 岗位, 人生, 生活
涉及行业:
涉及职业:青年学生/职校/实习生
地点:

相关议题:失业, 青年失业

  • 毕业生面临就业市场的高门槛,如专业限制、缺乏工作经验等,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
  • 求职过程中,多次面试和考核未能转化为实际工作机会,反映了劳动市场对初入职场者的严苛要求。
  • 面对就业挑战,毕业生不得不降低期待值,调整生活计划和消费行为,体现了个人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和适应。
  •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显示,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困境,反映了结构性问题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
  • 求职者在面对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时,体验到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挫败感,凸显了劳工权益在就业过程中的脆弱性。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email protected]

文|读者:清远

1

又是一年毕业季,在彻底结束学生生涯之际,我也吹灭了蛋糕上25岁的生日蜡烛。最近一段时间,我的思绪总是飘回高考完还有研究生入学前的暑假,心中非常怀念那个时候自信又意气风发、面对有着无限可能的未来跃跃欲试的自己。如今,同样又是一个人生阶段的结束,我的心情却变得迥然不同了。

毕业即失业的我,似乎迎来了目前为止人生中的“至暗时刻”。过去的一年里,毕业论文与求职问题占据了我几乎全部精力,尤其是后者,但最终我还是没能给自己争取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双非、文科、天坑专业、非党员、缺乏工作经验……多重标签和评价体系叠加之下,是我越来越低的自我效能感。

《二十不惑》剧照

进入研三以来,身边的每个人都紧锣密鼓地为毕业后的去向做打算。焦虑和不确定性像一朵乌云一样,笼罩在几乎每个人头顶,谁也不知道乌云最终是会散开,还是会带来一场凉透人心扉的暴风雨。

彼时的我在升学、就业以及考公三个选择之间摇摆不定,综合考量之后,我决定考公与就业同时准备。于是,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刷考公题目,积累答题素材,每天晚上回到宿舍还会和室友互相提问,有时候甚至连做梦都在做常识题。在我身边,坐满了和我一样为考公和考研而努力的同学们,时间一长,大家都熟悉了彼此的面孔和学习习惯。

同时,整个秋招,我通过各种线上渠道投递了近100个岗位,也去了数不清的线下招聘会,满怀希望地递出去了一份又一份、找了专业人士做过修改的简历。

那段时间,我非常期待邮箱的消息提示亮起,然而大多数时候,我激动地点进去,看到的却是“很遗憾,经过综合评估与考虑,您与目前的岗位需求不太匹配”。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会深感沮丧,后来收到的拒信太多,看到的时候已经不会有任何情绪波动了。还有的时候,我收到的是企业发过来的测评链接,但是,一半以上的岗位我做完了测评之后就再也没有下文。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就在我疑心自己能否通过秋招拿到offer的时候,面试机会接连到来了。每次与HR在电话里约定面试时间时,紧张与期待总让我心跳如擂鼓。不过,我头顶的乌云并没有消退的迹象,它愈压愈低,几乎让我丧失了感知快乐的能力。

有的岗位一面或者二面后就没有了音讯,或者就是面试通过,却告知我正式岗位没有了,是否考虑外包岗位。也有一些企业愿意给我发送offer,但上网一搜一片劝退之声,让我不得不慎之又慎,想着反正时间还早,干脆再挑一挑,如果过早签约,后面的违约金对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后来,当我再难拿到offer时,不禁非常怀念这些岗位,人总是会美化自己没有走的那条路。

全力准备的考公在年末和年初时迎来了成果检验的时刻,可是我却狠狠地“下岸”了,几个岗位都没能走到体检那一步。因为考试,我去了好几个以前特别想去旅游的城市,行走在这些地方的街头巷尾、感受烟火气息的时候,心里特别希望能在其中有一个安稳的未来,然而事与愿违。

《年少有你》剧照

这期间,我帮好几个朋友做了政审考察,真心为她们开心,想到自己的境况却又难掩失落。于是,我安慰自己,毕竟还有春招,金三银四,我一定能摘金夺银!没想到,春招的惨淡直接达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程度,连能让我犹豫考量的岗位都没了。

2

就在我做足了心理准备,决定接受现实、大幅降低期待值的时候,局面却在5月份迎来了转机。那是一个午后,我接到了一通电话,来自我很久之前投递过的一家心仪公司。HR告诉我,他们现在有一轮择优补录的机会,问我是否有意向参加面试,我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三轮面试很快紧锣密鼓地进行了,电话面试、一面和二面得到的评价都非常积极,面试官们的专业度和即时反馈也让我对公司的印象越发好了起来。得知二面通过后,大半年来我第一次睡了一个超过三个小时的午觉,紧绷了很久的筋骨都松弛了。醒来的时候,透过宿舍的窗户,我看到晚霞已经铺满了天空,色调是惊人的和谐与美丽。我感觉,自己在之前的招聘中收获的挫败感仿佛被一扫而空,又有资本做一个自信满满的人了。

《垫底辣妹》剧照

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的我开始向父母和最亲近的朋友分享这个好消息,说这是一份我喜欢、工资可观、发展前景也比较明朗的工作。大家都不由得感慨,果然“迟饭是好饭”。说到高兴处的我甚至还对父母做了我的五年、十年职业规划,细说我入职之后要学习什么、考取哪些证书、发展什么副业。

但是,第二天我接到了HR的消息,告诉我在签订offer之前,还有一周的试岗和考核期,通过之后才可以得到入职的机会。听出了我声音中的担忧,她安慰我说,只要好好准备,展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考核都是可以通过的,我才放下心来。

所以,那一周里,我展现出了自己最好的精神面貌,早到晚归,去熟悉业务,向带教老师请教,把分配到的每一个任务尽可能完成好,并且积极反馈。晚上回去之后,我会把白天学到的东西好好复盘,想让大家都看到我的态度和进步。总体来说,公司的氛围让我非常喜欢,带教老师们也都很认真负责。

一周结束之后,我要做一个汇报,为此我认真准备了两天。然而,到了汇报的时候,我刚刚讲了一半,就被叫停了。业务负责人确实表扬了我的态度和进步速度,可紧接着,她指出了我的很多不足,说我“存在一些很难弥补的硬伤”“要培养很久”“建议你好好考虑一下是否还要争取留在我们公司的机会”……

《二十不惑》剧照

我突然体会到了大脑一片空白的感觉,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这就是我将无法得到这个工作机会的意思。

“那么你现在有什么想法呢?”终于,负责人说完了,温柔地询问我的看法。尽管我一直在心里祈祷,不断默念“要忍住”,但该死的泪失禁体制又发作了,还没有开口说出完整的句子,眼泪就已经涌了上来。于是,我使劲掐手心,终于没有让眼泪流下来,然而声音还是哽咽了。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很糟糕,很丢人。

可能我的眼泪让对方觉得有些尴尬,她开始安慰我:“你的人生还很长,社招的机会也很多的……”终于,谈话结束了,我冲去了卫生间,眼泪也痛痛快快地流了下来。哭完以后,我把脸洗干净,确认自己的外表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然后就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离开了。

我失魂落魄地坐在拥挤的地铁上,耳机里恰好又随机播放到了我最近最喜欢的一首歌。当天出门时,在早高峰的地铁上我也听了很多遍这首歌,用来给自己加油鼓劲,12个小时过去了,听歌时的心情发生了两极反转。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脑子里乱糟糟的,我开始复盘自己刚刚的表现。“你为什么就这么脆弱呢?以为自己是言情小说女主角吗?还好以后再也不会和他们见到了。”“你至少应该从这段经历中学习到一些东西,接下来要怎么提升自己呢?”“难道是因为我太过张扬,事情还没定就把消息到处传扬出去,所以好运被收走了?看来真的是事以密成啊……”无数个想法闪过去又闪过来,好像有好多个小人在吵架。

3

回到学校以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打开了淘宝,把前几天加购的一条几百元的马面裙、簪花材料、云肩都删除了。原本我打算,等拿到了这个offer,就花上几天时间给自己装饰一个漂亮的簪花学士帽,到时候也穿着马面裙和云肩去拍一组毕业照。毕业的所有事情完成后,还可以在入职之前来一个短暂的毕业旅行。

可是现在,事情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好像注定无法安心享受毕业前的这段时间了。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影响了我的消费意愿,手头攒下来的钱一下子从可以支配的闲钱变成了稀缺的救命稻草,我不得不捂好钱包。整牙、养一只宠物、租下自己独享的小房子,各种想法都变得很难实现。我陷入了巨大的不安全感中。

深夜,我打开了小红书和微博,开始搜索关键词“24届毕业生0offer”,试图从与我境遇一样的人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力量。社交媒体最好的一点就是,不管你以为自己的经历有多么特殊,总能找到和你处境相似的人,大家分享着自己的失意,互相安慰,抱团取暖。

《只是弄丢了手机》剧照

然而,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向我袭来,如同海啸一般,令我的思绪更加无法保持清明。

当我想要脱下“孔乙己的长衫”,随便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先就业再择业”时,却看到很多人说“应届生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之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当我决定gap一年,找一找人生的方向,就会刷到“gap一年,彻底被就业市场抛弃”的帖子。当我觉得人生一片灰暗再也没有指望,仿佛所有的路都荆棘密布时,又会看到“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等开解人的话语。当我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时,则又被“在结构性的因素面前,个人能动性微不足道,你应该怪就业形势”等话语给说服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但很快又被焦虑唤醒。理智告诉我,应该养足精神,明天再好好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可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打开了招聘软件。凌晨,我不断切换着意向城市,筛选着自己能做的岗位,开始投递简历。满屏都是我发出去的打招呼消息:“您好,我是24年毕业生,虽然经验较少,但努力上进,期待和您进一步沟通。”手机散发的光把我的眼睛刺得很疼。

《我,准时下班》剧照

一整个晚上,我在招聘软件与小红书之间来回切换,又把手头所有的钱清了一遍,开始盘点这些钱还足够我支撑多久,能否在存款耗尽之前找到一份工作。整个人的精神疲惫极了,但也确实睡不着,索性起床坐在阳台上看日出。天光慢慢亮起来,我的心境却实在亮不起来了,迷茫感仿佛浓雾,使人生的能见度变得极低,不管是太阳还是风,一时都无法把它驱散。

从小到大,我虽然算不上特别优秀,但在学业方面,一路走来也可以说是顺畅,所以很难接受“毕业即失业”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不敢向父母说明实际情况,他们也不会理解,为什么读书读到这种程度,还是连一份心仪的工作都找不到。我总是习惯于直接向他们报告好消息,而不愿意和他们分享面临的困境,骄傲也让我无法开口向朋友们寻求安慰。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朋友知道我最近要考核,便来问我结果。妈妈也很关心我试岗的情况,很快也会和我交流这件事。此刻的我十分希望全世界都把我忘掉,等到我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再以一种积极昂扬的姿态主动出现在他们面前。

《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这也是因为,我根本没有“做全职儿女”这个选项。父母已经在走向人生的老年阶段,却仍然在靠体力赚取金钱,“啃老”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我也正是在求职阶段,才更深地懂得了他们的不容易。

4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我选择“按兵不动”,还是告诉父母我顺利通过了考核,已经有工作了。听到电话那头他们开心的语气,我也有一瞬间被感染了,仿佛自己真的已经万事顺利。

然而还是差点露馅。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告诉妈妈自己去培训了,刚刚下地铁,今天又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了显得更加真实,我甚至真的跑到了地铁站,让电话背景音充满了嘈杂的人声。可是妈妈突然非常诧异地问我:“你今天的微信步数怎么才几百步呢?”

那一刻我直接被吓到词穷,差点忘记了妈妈每天晚上都会给我的微信步数点赞。我的脑子飞速运转,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了,妈妈没有再质疑什么,继续和我说起了家里的琐事。是的,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当你决定撒谎,就会发现,你不得不频繁地需要用一个谎言去弥补另一个谎言。

《小敏家》剧照

我想到了马克思所说的,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惊险的一跃”,如果不能成功实现这一跳跃,那么摔坏的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生产者。那么,就业和升学或许也可以看做是学生们“惊险的一跃”,我没有成功跳过,但社会年龄的压力却一刻不停地催着我成为一个对自己的生活完全负责的人。

以前,我经常在新闻里看到,被裁员后的一些白领因为无法坦然地向家人承认自己已经失业的事实,依然会按时出门“上班”、按时回家,假装自己还有工作,实则是坐在咖啡馆、快餐店里消磨时间、放空自己,或者继续求职。

如今的我完全理解了这种感觉。然而,掂量了一下自己的钱包之后,咖啡馆对我来说还是太过于奢侈了,我选择带上白开水去免费的图书馆坐着,想清楚自己应该怎么走接下来的路。

处于目前这样的情况,似乎我有很多个可以被指责的理由:职业规划不清晰、实习经历不垂直、没有做多手准备、眼高手低……但冷静下来之后,我突然不再愿意一直批评自己,一直以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让思维进入一个死胡同。事实上,又有谁的人生能始终一帆风顺,又有谁的青春完全没有这样那样的迷茫呢?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得不到理想的工作,但我仍然有快乐生活的权利。似乎比“正常”的社会节奏慢了几步,但我毕竟还在一直往前走,从来没有想过要停下来。没有成为曾经想象中25岁的自己,但一回头,我也发现,自己真的靠着不懈的努力达成了很多以前根本不敢想象的目标。所以,我应该同时也值得多给自己一些肯定,然后鼓足勇气,继续赶我的路。

25岁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这是一个很难不在意他人评价、坦然面对失败的年龄,也是一个情感充沛、各种观念不断变动的年龄。我们一会儿向往远方,一会儿渴求稳定,希望自己独立而自由,也同样盼着得到确定性很高的爱。

点开朋友圈,大家的人生状态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看到最多的是研究生同学们的旅行风景图,以及创意满满的毕业照片。有大学同学已经在办孩子的满月酒,怀抱可爱的婴儿笑得恬静而幸福。实习认识的伙伴刚刚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并且与恋爱两年的女友步入婚姻殿堂。但这条朋友圈下面,就有人在诉说着恋情的不如意。也有朋友在工作三年后考研上岸,即将重返校园,还有人辞掉了工作,去远方治愈自己,或者选择尝试一个全新的行业。或许生活本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凪的新生活》剧照

此刻,我又坐在阳台上看铺满天空的晚霞,耳机里播放到了“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我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困境虽然仍然没有解决,但我的心绪已经宁静了很多。我知道,前路必定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那就祝愿25岁的我们永远不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小风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从北京回到老家“躺平”的七年

被骗七万后,我再也不说电信诈骗“雨我无瓜”了

痔疮手术和生娃,哪个更疼?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编辑 删除 返回